浙商银行也不例外,一季报延续去年经营效益持续向好态势,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7%、184%,这之中利息净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120%,非利息净收入3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9%,非息收入在营收中占比229%、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业务板块联动、资源协同推动提质增效。
海通证券点评称“提速增效,面目一新”,浙商银行2022一季度营收和利润达到了两位数,归母净利润重回疫情前水平,相比2021年大为改善,“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的十二字经营方针已初步体现。预计公司将继续释放利润以补充资本金。
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金融资源向受疫情影响企业、行业、地区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夯基垒台。
以浙商银行为例,在信贷投放上,该行持续加大普惠、制造业、绿色信贷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一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绿色贷款增速分别为10%、3%,均快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一季度末服务科创企业用信余额520.66亿元;持续深耕浙江大本营,于今年提出的全面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30条举措等服务方案正加速落地,截至一季度末,服务共同富裕区农林牧渔、服务个体工商户等的“共同富裕贷”共投放14亿元。
近期,该行积极响应银保监会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的号召,一季度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运用链式金融支持小微物流企业保通保畅工作,主动服务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相关行业客户,通过调整付息周期、延期还款等,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客户还本付息等困难,有力践行了普惠金融社会责任担当。
呼应当代命题和时代需求,作为根扎长三角区域的股份行代表,浙商银行正积极践行使命,以抗击疫情为契机,结合自身禀赋探索出一条特色的责任金融之路。
责任金融的浙商银行思考
“新冠疫情会成为一个催化剂,让我们意识到个体及世界的脆弱,因而需要合作,还是会成为我们人类弱点的回声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梯若尔如此设问,“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推动共同利益。”在2021年第12届财新峰会上,梯若尔指出:在契约、市场失灵之外,关注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的思潮,成为趋势。
在以抗疫行动为代表的大事件社会责任担当上,银行业是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其突出表现为一股“责任金融”的风行。何为责任金融?简单来说,是要求金融机构在经营中要考虑到财务指标之外的社会责任。
相比传统金融,责任金融更强调用“金融+社会”的双重视野去审视所有的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依托金融机构自身的能力禀赋,逐步打造企业与用户、员工、产业生态圈以及社会的责任共同体,实现各方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近期,浙商银行发布的《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浙商银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绿色金融、小微普惠金融、数字化改革、精准抗疫、员工关怀、公益慈善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责任绩效,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扎实步伐。对此,国际指数编制公司明晟给予浙商银行ESG评级BBB,显示出第三方权威评级机构对该行在相关领域表现的认可。
复盘报告可见,浙商银行的社会责任担当,不止于考虑经营和资本回报,不停留于传统“捐与帮”模式的公益慈善,而是统筹考虑到经营利润之外的社会责任并将其内化到经营的战略和体制机制中去。
具体来说,包括三步走:第一步,带着公益初心,以对偏远地区的教育扶助为起点,十数年如一日坚持助学扶困,开启责任之路,第二步,将责任融入商业经营,践行普惠金融,帮扶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让责任之旅走得更长更远,第三步,将责任内化为战略和动力,用体系化的力量支持责任金融涵盖人群、领域的扩展,推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带着初心上路,浙商银行的“一行一校”公益传承
浙商银行的责任金融之路在其立行之初就已经孕育。
004年成立时,浙商银行就以资助“雏鹰起飞——浙商银行千名贫困学子助学计划”替代开业仪式,捐赠金额达528万元,并形成了节约分支行开业款项用于资助希望小学、贫困学生、敬老院等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带着责任的初心,浙商银行把公益慈善的范围延伸到绝大多数分行。其中,典型体现在“一行一校”助学行动上。
浙商银行坚信教育是阻断返贫致贫的根本途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从开业之初的捐赠,到汶川地震后持续十数年帮扶接官亭镇小学,再到2019年在全国推行“一行一校”结对帮扶,浙商银行的公益行动一直没有止步。具体来说,“一行一校”项目坚持扶智扶志相结合,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到提升教育质量,从补助困境学生、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到改变学生精神面貌分阶段、递进式有序推进教育帮扶,让乡村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条件,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截至2021年末,浙商银行“一行一校”项目已结对21所乡村学校,投入资金约1700万元,受助学生6834人,先后开展了护眼行动、安全教育培训等系列活动,为山区学校捐赠防疫物资、推行营养餐计划、修缮校舍和操场等,逐步建立的教育帮扶长效机制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锻造能力支撑初心,浙商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
立足新发展阶段,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是浙商银行的愿景。“一流”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上必然是稳健可持续的,而这种能力一旦支撑起责任的初心,也让浙商银行的责任金融之路延伸到更广大的小微普惠金融领域。
在传统金融的逻辑下,金融服务的对象往往是“不缺钱的”,而很多时候真正亟需资金的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因为风险信用等限制,其金融获得感和可及性远远不足。作为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如何锻造能力支撑起责任的初心,既实现自己的商业经营和风险可控,又能满足更多小微普惠金融的需求,成为考验商业银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炼金石。
据此,作为一家深耕浙江——这一市场经济发达、企业主体丰富省份的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一直在打造自身服务小微的专业能力,特别是近年来依托金融科技的赋能、以及五大板块的协同发展,在十二字经营方针的指引下,其小微普惠金融越发成为新动能。
实际上,浙商银行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坚持服务小微企业的经营思路,自觉将小微金融业务定位为全行战略业务板块,以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己任,十余年来已累计投放贷款超100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超46万户,培育了一批小微企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53亿元,余额占比居全国性银行首位,较年初增幅106%,且不良率为0.92%,处于同业较优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内化责任动力,浙商银行助力共同富裕
如果说前两步的积累可以让金融机构达成对社会上局部领域、部分人群的担当,下一步如何拓展责任金融的外延覆盖到更广泛的领域和人群。这需要来自顶层的设计、战略的布局以及体系化的支撑。浙商银行迈出去的一大步体现在其助力共同富裕的行动上。
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道必答题。不同银行结合自身的优势从不同路径助力这一战略的落实。浙江作为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商银行作为浙江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法人银行,相同的使命在此得以汇合。
在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上,浙商银行迈出了其责任金融更坚实的一步:将助力共同富裕内化为银行自身的担当和使命,通过体系化产品、服务、体制、机制建设,确保目标的完成。继去年发布《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后,今年4月,浙商银行又出台30条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工作举措,全方位推动共同富裕。比如,浙商银行围绕“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助力缩小收入差距”,推出“共同富裕贷”等共富系列普惠产品,与山区26县在乡村传统产业升级中的融合,助推共富区产业“造血”升级,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成为浙商银行支持共同富裕的一大亮点。
以该行在“千企结千村”专项行动帮扶夏金村为例,该行联合子公司浙银租赁,通过融资租赁模式提供1200万元资金支持当地发展粮油加工产业,直接帮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翻三倍多,由结对前的几万元提高至如今的三十余万元,且该村60岁以上留守老人全部被吸纳至粮油生产企业就业,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难题的项目还直接增加粮田3000多亩,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富”路。
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持久而深刻的变革,也构成了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和责任担当的大背景。在新发展阶段中,需要企业用核心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商业、社会、环境,以及个体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浙商银行在践行金融责任的三步走,视为其中一个先行者,也将给业内带来更多启示。
当然,说说容易,在牛市行情中,投资者若想保持理性还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如果实在架不住妖股的诱惑,要如何呢?那就学一学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为了不被那个海妖塞壬美丽的歌声诱惑,干脆让人将自己拴在桅杆上,这个方法估计“管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倍悦网观点